摘要:
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对英语课很感兴趣,在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中90%以上的学生都能达到优等水平。但几个月后的第二学期,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减弱,英语成绩随之下降,逐渐形成两极分化。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在小学低年级进行了英语游戏教学的研究。通过研究和大量教学实践有以下收获:英语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喜欢英语老师,爱上英语课,同时在游戏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英语游戏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游戏,兴趣,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一年级小学生刚刚入学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学习英语的热情都很高,他们在课堂上积极踊跃,在一年级上学期的期末测试中90%以上的学生都能达到优等水平。但几个月后的第二学期,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减弱,英语成绩随之下降。这是为什么呢?我反思了我的英语课堂状况后发现:英语课上学生的练习机会很多,但主要采取教师领读,指名读,两人一组读等机械操练的方式。开始的时候学生出于对英语的好奇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但是长期采用同一方式学生就觉得枯燥乏味,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大降低。随着单词量的增加和语言知识逐渐复杂,难度逐渐增大,部分学生对英语丧失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抵触情绪。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给我了很大启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从2010年7月至2011年2月进行了英语游戏教学的研究。
二、理论基础
《英语课程标准》对一级的目标描述中提到:(学生)能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对二级目标中提到:(学生)能按要求用简单的英语做游戏。
杜威指出,对于儿童而言,“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明文规定:儿童具有“从事与儿童年龄相适应的游戏和娱乐活动”的正当权利。
弗洛伊德等人认为,游戏可以帮助儿童解除内在驱力(来自潜意识最深层)与限制性法则(来自环境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并由此培养进一步发展自我的能力,以便将来能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中各种相互矛盾的需求。
游戏应该是小学英语教学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基本教学活动,而不只是小学英语教学的补充和调剂—— 我们应该从这样的高度去把握小学英语教学的游戏教学。
三、研究过程
(一)以英语游戏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英语课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的第一条。然而怎样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我认为各种不同形式的英语游戏是最佳途径。
小学生好胜心强,活泼好动,喜欢各种竞赛活动,我发现接力赛跑能够调动他们极大的热情。于是我便把这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搬”进了英语课堂。把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相同(以6人为宜)。在准备阶段让学生从《学习卡片》中找出自己会说的单词卡片拿在手里。教师先选一组开始游戏,教师请他们到教室前依次排成一列。教师宣布游戏开始后,组内的第一个学生快速跑到磁力板前用磁铁将手中的一个单词贴在黑板上并大声正确朗读此单词,然后快速跑回队伍拍一下下一个学生的肩膀由下一个学生继续游戏。(如果朗读错误教师纠正后请该名学生朗读5遍该单词后才能继续游戏。)回到队伍的学生排到队尾等候下一轮机会。2分钟后结束此组的游戏,然后数一数此组共得了多少分(每个单词得5分,但如果有重复的单词则只计一次分)。接下来是其余的组依次进行游戏,直到每个组都有机会参加此游戏,在相同的时间内得分最高的组为第一赢家。
在此游戏中学生们争分夺秒,无论是“淘气包儿”还是“闷葫芦”都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自己的小组挣分。此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第一次进行此游戏时组内重复单词的现象很普遍,当他们发现这样会在游戏中吃亏后,在第二次做此游戏时我发现他们在准备阶段就不像第一次那样只顾找自己会说的单词,这次他们会把那些简单的单词留给英语差一些的学生,而自己勇挑重担,以免在游戏中造成损失。我发现英语好的学生还非常主动地教组内的学生说单词呢!这样一来似乎会占去更多的准备时间,但他们从中所获得是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与合作精神。
由于我给学生在课堂上做游戏的机会,让他们做了他们感兴趣的事,而且我也经常参加他们的游戏,学生们很喜欢我。他们见到我总是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有些学生还边喊着:“Linda! Linda!”边张开双臂向我跑来并给以热烈的拥抱。每每此时我的心里甭提多开心了。
(二)以英语游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总有部分学生不够积极主动,老师不叫到他他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根本没有说英语的热情。这样就造成了英语课堂长期被一些英语好的、性格外向好表现自己的学生“霸占”着。这样下去势必会造成另外一些学生的英语水平下降或者只是能考高分而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哑巴英语”。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对此类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得知有的孩子是因为偷懒,而有的孩子则是胆小、缺乏自信,总怕自己说错了让别人笑话。
《英语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的第一条指出: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 返 回 ]
|